找回密碼
 註冊
查看: 17271|回復: 2
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
收起左側

各種棋類的介紹及入門(維基百科詳列)

[複製鏈接]
跳轉到指定樓層
1#
發表於 21-2-2007 20:02:10 |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|倒序瀏覽 |閱讀模式
[[[以下為原創]]]
現今的棋,主要分為傳統棋和紙板遊戲,
現在世上
主要的傳統棋幾乎都由中國的六博演變,所以大家總會覺得各種象棋都十分相似,原因就是各象棋的始祖都一樣。

傳統棋類的特性

1.極多數為二人對戰
2.多數是殺掉對方的王就勝


紙板遊戲(BOARD GAME)

最為人熟悉的是大富翁,繼而有戰國風雲

紙板遊戲的特性

1.可供多人玩
2.時間依人數增長
3.考驗玩家之間的合作
[[[以上為原創]]]

傳統棋類

中國象棋

日本將棋(絕非打錯字,真的是叫作將棋)

韓國將棋

國際象棋

中國跳棋(港稱:波子棋)

圍棋

五子棋

西洋跳棋/西洋黑白棋


紙板遊戲類

飛行棋

戰國風雲

大富翁

妙探尋兇

酒店大亨

新式棋

四國軍棋

鬥獸棋


感謝維基百科!

[ 本帖最後由 呵呵^^(精銳左) 於 2007-2-22 17:03 編輯 ]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2#
發表於 22-2-2007 03:49:12 | 只看該作者
建議轉帖過來....可以令會員免去等開啟的時間......

象棋,是中國傳統的二人對弈棋類遊戲。其他類似的有國際象棋及將棋。為與國際象棋等區別,又稱中國象棋,主要流行於華人及亞太地區。

歷史
象棋的源頭,目前尚未可以考證。以下是幾種的說法:

1.象棋由六博發展而來,傳入印度,發展成為恰圖蘭卡(Chaturanga),恰圖蘭卡又與象棋相互融合,發展為今天的象棋、國際象棋。
2.南北朝時,後周武帝制「象經」,有日月星辰之象,象棋名稱由此而來。
3.傳說古代的棋子多以象牙為材料,所以稱為象棋。
4.象棋以象為名,而印度多象,是以傳說象棋係由印度發明而傳入中國。
5.黃帝大戰蚩尤,驅猛獸以為陣;象為獸之雄,是以象戰為兵戰。
6.其中以象棋名稱源自六博棋戲這種觀點最受中國人認同:

《楚辭·招魂》有:「菎蔽象棋,有六博些;分曹並進,遒相迫些;成梟而牟,呼五白些。」
《說苑》有:「雍門子周以琴見孟嘗君,說:『足下千乘之君也,燕則鬥象棋而舞鄭女。』」
如果是根據以上的內容,在戰國時候六博棋已經在貴族之間流傳開去,並開始以象棋稱呼六博。不過由六博演變為象棋,由始至終只有古籍提過,沒有任何實質的考古證據能夠證明這點。

至於發源地,目前以中國和印度比較可信,兩種學說分歧甚大。第一個原因是中西方(或者中國和鄰近國家)的古代交流極少有史料研究,另一原因是不少中國人都渴望象棋是中國人發明的,所以都以這個觀點為基礎去找有利的證據。

(TODO: 秦漢、隋唐時代的象棋?)

近代象棋的形式大致上在北宋末年開始定型,有 32 枚棋子,棋盤中有河界,將帥待在九宮之中。之後象棋更平民化,不少文人雅士都喜愛下象棋,下象棋者更成為一種職業。不過最接近現代中國象棋的是明朝開始,那時棋盤大小定為縱九路橫十路。


棋盤
象棋的棋盤由九條直線和十條橫線相交而成。棋子放在各條線的相交點上,並在線上移動。棋盤中間的一行沒有畫上直線,稱為「河界」,通常標上楚河漢界字樣,源自楚漢相爭時的鴻溝
現行的中式記錄方法是:九條直線,紅方從右到左用漢字「一」至「九」表示,黑方在自己的那一面從右到左用數字「1」至「9」表示。也就是說,紅方的直線「一」就是黑方的直線「9」,依次類推。
第四條直線(或第6條直線)和第六條直線(或第4條直線)稱為「兩肋」、「兩肋線」,簡稱「肋」。
棋盤上,劃有斜交叉線而構成「米」字形方格的地方,雙方各有一塊,稱為「九宮格」,簡稱「九宮」,是將/帥和士活動的地區。

棋子
棋子的顏色分紅和黑,雙方各有16隻棋子:紅子黑子各有子數活動範圍走法備註1九宮格
  • 只可在己方之九宮格內前後左右移動,每次一步
  • 帥、將不可在同一直線上直接照面,如被迫照面即作負論
全局關鍵,被吃掉則輸2
  • 沿九宮格內的斜線行走,每次一步
行動力較低的棋子,多為防禦帥/將用2己方範圍,不能越河界,總共只有7個位置
  • 相(象)走田字:每一著斜走兩步(路線如「田」字的對角線)。
  • 塞象眼:當「田」字的中心有棋子,就不能走
與仕/士大致相同。2棋盤任何位置
  • 只要無子阻隔,前後左右不限距離直線移動
一般來說攻擊力最強2
  • 馬行日:任何方向的直線二步然後橫線一步(路線如「日」的對角線)
  • 蹩馬腿(撬馬腳):若馬的隔鄰有任何棋子,就不能走往那方向
因為最多能走八個方位,故有「八面虎」之稱
2
  • 若不吃子,走法與車無異
  • 吃子時需隔任何一方的棋子(該子稱為炮架)
國際象棋無炮/包棋子5敵方範圍以及原位向前一步的位置
  • 過河前每次只可直行一步;過河後可左右或往前走一步
  • 永遠不能退後
國際象棋不同,沒有升變的規則棋子通常用塑膠製造。圓形的棋子上刻有文字,另一面空白。這個特色產生了中國象棋的變體,特別是盲棋。後來亦有出現立體的棋子,以人物彫刻(尤其是電影和漫畫人物)、物件等形象出現,但不普及,較多時會作為擺設裝飾。

勝負
對一般棋局來說,只要一方被「將死」或者「困斃」,又或者自動認輸,另一方即可得勝。將死困斃定義如下:
  • 一方的棋子攻擊對方的將帥,準備在下一步吃掉它,稱為照將將軍,簡稱。被將軍的一方必須應將(即移動將帥或別的棋子來化解)。無法應將的就稱為被將死
  • 一方無子可走,一動將帥就會被吃掉,稱為困斃
比賽時除了以上的一般情況,還有其它方法判定勝負,例如超時、犯規等等

記譜方法
中式記譜法
棋盤上的座標是對每個棋手由右至左的9條直線分別為1路、2路、…、9路。 中式記譜法一般使用四個字來記錄棋子的移動。
  • 第1字是棋子的名稱。如「馬」或「車」。
  • 第2字是表示棋子所在直線(路)的數字。紅方用中國數字,黑方用阿拉伯數字。同一路上有2個同種的棋子時,用「前」、「後」來區別,見註1。同一路上的3個以上的「兵」或「卒」的區別見註2。
  • 第3字表示棋子移動的方向:橫走用「平」、向前走用「進」、向後走用「退」。有時也可以用「上」、「下」代替「進」、「退」。
  • 第4字是棋子橫行或斜行時,目的地所在的直線(路)數字;或是直行進退時走的步數。
(舉例:「炮二平五」表示紅炮從二路平移到五路;「馬8進7」表示黑馬從8路向前走到7路。)
註1:當一方有兩隻車、馬、炮、兵位於同一直線時,需要用「前」或「後」來加以區別。這時第二個字會更改為棋子名稱:例如,「前馬退六」(表示前面的紅馬退到直線六)、「後炮平4」(表示後面的黑炮平移到直線4)。士象不需要以前後來判斷,因為縱使是在同一直線上,也可以憑第三個字(進退)知道是移動哪一隻。 註2:至於三隻相同棋子位於同一直線的情況(只有兵卒有可能),則稱為「中」,例如「中兵平三」。關於多隻兵、卒同在一條直線上時,這種記譜法是有其缺點的。(可參閱譚氏記譜法內對傳統記譜方式的評語)。可是因為 4 隻或 5 隻兵卒在同一直線的情況在實戰中是絕無僅有的(排局例外),所以很少有人拿它出來作為正式討論。
  • 如果記譜只包括中局或殘局部份,一開始就輪到黑方走子,那麼紅方會標上省略號。
中式記譜法的例子以下是一個比較完整的例子,記載中炮屏風馬對三步虎的頭三步:
步數紅方黑方1.炮二平五馬8進72.傌二進三砲8平93.傌八進七車9平8

西式記譜法的例子
  • 馬2進3(H2+3):黑方在第二條直線上的馬向前再轉左,走到第三條直線上
  • 俥一進一(R1+1):紅方在第一條直線上(即最右方)的俥向前一步
  • 後砲平4(C-=4):黑方在某條直線上有兩隻黑砲,將較近黑方自己的一隻移動到第四條直線
和國際象棋比較
  • 象棋的棋盤較大,棋子密度較低,即是說開局和中局每步的分支較多,增加了對弈程式設計的難度。
  • 西洋棋的殘局比中國象棋相對較為複雜,因為王的移動不受限制,另外沒有「將帥不可照面」的限制,而且兵的走法更為多樣(包括升變)。
  • 兩者在和局的規定上有不同。中國象棋中無棋可走的一方作負,但國際象棋中立即成為和棋。另外,中國象棋重複長將作負,但國際象棋也是和棋。這對兩種棋的殘局 戰術均有極大影響。

評分

參與人數 1樂點 +6 收起 理由
呵呵^^(精銳左) + 6

查看全部評分

回復 支持 反對

使用道具 舉報

3#
發表於 26-3-2011 15:41:34 | 只看該作者
真係好詳細,,唔該哂
回復 支持 反對

使用道具 舉報
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註冊

本版積分規則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